龍騰商城

口罩業務:wuanping@jxltweb.com

售后熱線:400 0199 190
在線聯系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周六至周日 :9:00-17:00
 聯系方式
客服熱線:4000199190
郵箱:longtengshengwu@jxltweb.com
新聞詳情

2023年,醫藥重大政策展望

發表時間:2023-01-11 14:31

2023年就這么悄無聲息的來了,就像2022在核酸與陽的“喧囂”中遠離那樣,醫藥人在年底的“搶貨大戰”中似乎又找意義與價值,不管是感冒藥,退燒藥還是后面的消化道的藥、靜丙等都在搶,醫藥人又找到了“甲方爸爸”的快樂。

“搶"不是市場常態化的狀態,是一個短暫的小“高潮”,那么,已經到來的2023年大概能看到哪些影響重大的政策?

1、國談:2022年國談在2023年開年談判,陽光明媚的北京給參與2022國談企業一個好天氣,會不會帶來好運氣就很難說了。

150個左右產品最終能有一半殺出重圍?

2022年國談產品數量不管是從“海選”數量還是最終通過專家審查的數量都創了新高,最終入圍的數量是否能創新高,只能是拭目以待。

按著國談的節奏,如果申請條件上變化不大,2023年也會是一個大數量級的一次國談,并且,簡單續約的產品數量也依然不少。

從市場的角度上,不管是企業還是代理商,從終端的接受程度上來看,國談產品的地位比開始的兩年高多了。

主要是老的“死”的太快,新的明顯跟不上節奏。

2、集采:第八批已經箭在弦上,基本的情況參與的不能參與的也大致了解的差不多,大家都只是期待著“報量目錄”的落地,然后就順其自然的跟著進度走。

至于從國采的角度會不會來一批生物制劑,這是所有創新型企業特別關注的,市場份額是一方面主要帶來的壓力還是來自于政策的影響對資本的預期影響。

省級帶量采在2023年注定會“不一樣”,一方面國采持續推進會占有一部分產品的清單,另一方面地方帶量采要持續納入競爭比較充分的產品可選擇的余地越來越小了。

從河北、江蘇、安徽的目錄可以大致能看到2023年的“輪廓”,鑒于4+1才滿足的國采與部分過評,**產品等可能會成都2023年省級帶量采的一種現象。

3、基藥:基藥可以說是這幾年的一個“哪吒”現象,從2021年上半年跑上“熱搜”,時不時的出來點消息,終于拖到了2023年。

似乎是2023年基藥必將“落地”,各路大神又到了表現的時刻,不管是什么情況,反正自己的產品進新版基藥似乎問題都不大。

看最終到底有多少**產品能進入新版基藥目錄吧,對于2023年來說基藥絕對是一個大項,畢竟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認識,就是能進入新版“基藥目錄”,必將迎來市場的飛躍。

最近已經陸陸續續能看到,想進新版基藥找XXXX。

4、支付標準:按著時間軸進度,2023年似乎應該完成藥品以準入屬性分類,省級為單位的醫保支付標準的落地。

但,從目前的實際落地情況來看,不管是帶量采價格還是掛網價格,醫保支付標準想要在年內全面落地執行,可能性依然不是很大。

宇宙的盡頭是“鐵嶺”,集采的盡頭是支付標準還有待時日。

醫保支付標準不能以產品通用名、差比價等情況落地,就至少說明集采產品的價格“雙軌”會持續執行,掛網和老藥新做的產品在2023年依然有不錯的機會。

5、一致性評價:一致性評價工作一方面是進入國采的“必要條件”,另一方面也是部分產品實現市場彎道超車、價格重塑的重要條件。

盡管很多大企業對仿制藥項目一砍再砍,但是,并不妨礙眾多企業,眾多研發公司依舊參與仿制藥的熱情,畢竟,玩一類創新對于這些企業和這些老板還比較遙遠,二類創新對于大部分中小企業都是一道門檻。

先不說從市場角度那些“改良”創新取得了什么規模,僅僅投入周期和資金就讓大部分企業望而卻步,想想還是快速做過評進集采來的快。

2023年一致性評價的熱情不會減少,畢竟,集采納入的家數又增加了,原來的三家、四家的已經不能滿足新政策的需求。

6、DRG/DIP:從2022年到2024年為期三年的國家版《行動計劃》設定的總體工作目標為:從2022到2024年,全面完成DRG/DIP付費方式改革任務。2024年底,全國所有統籌地區全部開展改革工作。

DRG/DIP對企業重要與否?重要、很重要、非常重要,但是,如果僅僅就2023年來講,是不是會對醫藥企業產生及其重大的實質影響,暫時還看不到。

換句話說,不可能因為企業沒有布局對應的DRG市場策略而倒逼,估計也不會有企業因為布局了DRG的對應策略而一飛沖天。

7、五一前的銷量:不管是新冠的哪種毒株,陽了之后的痛苦都是實實在在的,患者人數、重癥患者數的增加也是實實在在的。

大家看到的是搶布洛芬、搶靜丙等,但是,大家沒看到的眾多臨床常用的藥品的用量“暴增”。

首當其中的就是抗生素類產品,不管是注射劑還是口服產品,現在是全面的用量上升。

不出意外,到五一之前隨著國內的毒株+國外的毒株+2陽、3陽等情況出現,五一之前的臨床常規用藥必然會持續在一個高用量水平。

8、老藥新做:2022年老藥新做的產品似乎不是很多,大致上和前幾年相比在數量上出現了一些斷檔,2022年的老藥新做沒有出現什么“硬核”的產品。

一方面是能控的控的差不多了,另一方面產品的市場布局需要時間。

2023年不出意外應該會在比較收窄的價格政策下,有更多的老藥新做產品出來,這些產品可能不像之前產品的規模那么大,銷量那么多,但是,對于單品的增量來講應該會有不錯的表現。

這類產品可能主要表現在一家、兩家過評的產品,實際市場可供應家數不多,原料藥企業不多的產品上。

如果,有一些產品在新國談、新基藥的加持下能夠成功,可能預見的單品爆發應該會出現。

文轉載自風云藥談

免責聲明

本文系轉載,僅做分享之用,不代表平臺觀點。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及時處理。

圖片

圖片


分享到:
會員登錄
登錄
其他帳號登錄:
我的資料
我的收藏
購物車
0
留言
回到頂部